一、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WHO确定的慢病名称为: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生活习惯病
l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糖尿病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是相对于传染病和急性疾病而提出的一组疾病总称。
l一般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造成,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善而得到控制。
l伤害虽然不属于慢病,但同慢病相似,其发生一般与生活行为相关,防治措施也与慢病防治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可以作为广义上的慢病范畴来认识。
二、慢病的特点
1.发病隐匿,潜伏期长
l慢病是致病因子长期作用,器官损伤逐步积累而成,多发于老人,但真正致病始于早期。
2.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病因
3.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骨牌效应”
l一种致病因素可以与多种疾病相关;
l一种疾病往往会造成另一种疾病的发生。
4.病程长,健康损害和社会负担严重
5.患病人数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
危险因素:吸烟,酒精,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
2.糖尿病
危险因素:吸烟,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
3.肿瘤
危险因素:吸烟,酒精,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
4.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
危险因素:吸烟,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
四、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监测的区别
1.传染病监测
(1)目的:强调通过每周和每月的变化以探察爆发,重点识别发病个体,从暴露到发病时间较短,快速反应
(2)资料来源:医生传报和/或实验室检查
(3)资料分析:通常强调病例数
(4)资料公布:更频繁
2.非传染病监测
(1)目的:强调经年的变化趋势,重点描述人群的疾病负担,从暴露到发病时间较长,有计划性的反应
(2)资料来源:现有的数据库,如人群调查或生命统计
(3)资料分析:通常强调率,人群均值
(4)资料公布:频率较低
五、慢病的防制策略
1.2008年,WH0通过议题文件--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行动计划。
2.综合实践经验,WHO认为:
l全面、综合的行动可以很快改善健康状况,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功地限制了慢性病的发展。
l人群策略是预防慢性病的中心策略,但同时应与个体干预策略相结合。
l如果清除主要危险因素,可以避免80%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和40%的恶性肿瘤。
3.需要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形式
4.政策、环境支持
5.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改变社会风气
6.基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
7.基于病人的疾病管理
8.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健康管理支持慢性病管理
9.监测评估
六、慢病的防制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慢性病大流行的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健康生活方式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是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生活中一定要禁烟限酒,注意锻炼,合理膳食,保持身心愉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三级预防里的一级预防,也是中医里讲的上医治欲病。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要求,结合“三减三健”、“三减控三高”以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使群众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上主动去做有利于健康、有益于自身的事。
2、慢病危险因素调查与社区诊断。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对于发现的高危人群,建议建立高危人群管理平台,根据危险因素分层,找出高危人群以及患病人群,进行人群干预措施。
3、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