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滋病的发现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MMWR)在世界上首次正式报道有关艾滋病,并提出经由性传播设想,男性同性恋为高危人群。
1982年7月16日:世界上首次提出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艾滋病的设想。
1982年9月24日:正式命名艾滋病“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 。AIDS最大的特点是免疫系统受损,表现为协调免疫系统的CD4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
二、艾滋病病毒(HIV)
AIDS由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能力。使人类免疫系统难以抵御其侵害,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
给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预防的疫苗,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的身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在血液里专门攻击CD4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在CD4淋巴细胞中生存并进行繁殖,然后又从细胞中跑出来侵犯新的细胞。导致更多的淋巴细胞受到感染和破坏,最终使人体免疫力降低或丧失。感染者会频繁地发生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甚至发生肿瘤。此时,他们就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往往会因这些继发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三、HIV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如何?
HIV一旦离开宿主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快消失,对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抵抗力弱(低于HBV)。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HIV对热敏感,56℃30分钟、25%以上乙醇、0.2%次氯酸钠、1%戊二醛等处理后均可灭活。
四、艾滋病的特点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列为乙类传染病。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病人存活期。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危害严重:目前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人数居传染病首位。一旦感染艾滋病,需要终身规律服药,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健康损害,直接影响人群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
五、艾滋病病程
1.急性感染期:
①约感染后2-8周;
②可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持续的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皮疹等,一般持续2周自行消失;
③后期,血检可查出已被感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①7-10年左右:短者2~3年,长者12年以上;
②感染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自觉良好;
③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④血液检测HIV抗体阳性;
⑤感染者仍然是传染源。
3.艾滋病前期:
①持续1-2年;
②感染早期的症状再次出现,如发热、腹泻等;
③还出现淋巴结肿大、口腔霉菌感染(口腔溃疡)、乏力、盗汗、反复发生的皮疹、体重进行性下降等;
④免疫力极度下降。
4.艾滋病期:
①如果不治疗,艾滋病期为1年左右;AIDS发病前期的各种症状加重。还可发生机会性感染如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如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肺炎等,慢性迁延性腹泻等;肿瘤如卡波济肉瘤,淋巴癌等;相关性脑病如结核性脑炎、弓形体脑病、隐球菌脑膜炎等。
②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挡任何致病微生物感染;
③AIDS病人最终死亡。
六、艾滋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98%)、母婴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七、检测与治疗
1.哪些人需要做检测:
①有高危性行为史者,比如:性工作者,HIV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等。
②曾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打耳洞等;有不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接触史者,包括有偿供血(浆)史者、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输入不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与HIV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者等。
③有职业暴露者,包括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粘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HIV抗体阳性血液标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监管人员接触在押、在教的HIV感染者含有病毒的体液等。
④准备结婚的伴侣,建议在婚前进行艾滋病检测,以确认伴侣的健康。
⑤孕妇,建议在刚发现怀孕时检测。感染了艾滋病的妈妈生的宝宝要在出生时检测,以确保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2.去哪里做检测:
①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
②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也提供检测服务。
③个人还可以购买自我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如果检测阳性,要及时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确诊。
3.发生高危行为后应该怎么办?
①发生易感染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后,应尽早主动到疾控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寻求咨询和检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预防(PEP)用药。对于具有潜在HIV感染风险的人员应在暴露后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最好不要超过24小时,72小时内服用有较高的阻断成功率,疗程4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②进行艾滋病检测时应避开“窗口期”(指从人体感染HIV到外周血中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很少超过6个月。这段时间虽然血液中检测不到HIV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由于“窗口期”的长短和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有关,现在使用的是第三代初筛检测试剂,“窗口期”缩短为3周左右。建议检测者窗口期过后复查。
③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毒载量,延缓病程的进展。使病毒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研究表明检测不到就等于不传播,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给配偶和性伴。在用药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检测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指标判断治疗的效果。
八、预防方法
1.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不发生婚前和偶遇性行为。
2.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不安全性行为。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静脉吸毒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5.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6.性病的存在能够促进HIV的感染,特别是梅毒、生殖器疱疹等以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性病,使HIV更容易通过溃疡入侵。得了性病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彻底治疗。
7.去正规医疗单位进行手术、拔牙、打耳洞、纹身、纹眉等。
8.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剃须刀等。
9.预防母婴传播,做好母婴阻断,降低胎儿、婴儿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