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实验室监督的方式
(1)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结果(包括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现场监督实际操作过程、核查记录、体问回答、试卷考试等方式对人员实施监督。
可采用单一方式,也可采用多种方或组合。
包括但不限于:
a)现场见证:
b)核查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
c)提问面谈:
d)模拟检测或现场演示;
e)使用标准物质或标准菌株测试;
f)留样再测;
g)内部比对;
h)盲样测试;
i)参加能力验证或外部实验室间比对。
7 实验室人员监督的时机
实验室的监督要把握好监督,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监督。
可分为常规监督和动态监督。
(1)常规监督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
a)日常检验检测活动的监督;
b)安全防护(包括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辐射、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的监督;
c)检测特殊要求的监督,例如客户严重投诉
(2)动态监督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
a)客户有特殊要求时;
b)首次分包时;
c)结果处于限量值附近时;
d)质量仲裁或质量鉴定时;
e)客户投诉时;
f)发生偏离时;
g)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出现可疑结果或不满意结果时。
8 实验室监督频次的要求
(1)监督频次不是固定的,应当根据工作量、人员专业背景(或经历、经验)、检验检测实时状态、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发现、客户投诉等情况,基于风险评估而确定。
(2)对于在培员工、签约人员、转岗人员,在资格确认和授权上岗前,每两周至少监督一次(建议)。
(3)对于经过能力评估、资格确认和授权的上岗人员,每六个月至少监督一次(建议)。
(4)对于从事高风险的特殊业务的人员,应该每开展一次就监督一次。
9 如何实施实验室监督
(1)实验室应制定人员监督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监督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频次和监督评价方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确定。
(2)监督员应根据被监督人员的岗位特点和检验检测活动性质,对人员监督计划进行细化,确保可操作性。
(3)监督员应按照计划实施监督,并依据检验检测活动变化对监督计划和监督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4)监督员应认真填写监督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监督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和不符合工作,并应对监督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5)监督员应针对不同监督方式,进行相应的监督评价,可以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也可采用定量打分的方式。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分值评价(现场见证、询问面谈、现场演示等);
b)等级评价(现场见证、询问面谈、现场演示等);
c)Z比分数评价(参加能力验证);
d)En值评价(参加比对实验或测量审核等);
e)重复性标准偏差评价(标准物质测试、模拟检测、留样再测等);
f)使用质量控制图评价。
10 实验室监督结果处理
(1)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应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启动不符合工作程序,进行有效整改,并记录。
(2)实验室对监督的有效性要进行评价。
(3)实验室编写年度人员监督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监督次数、监督人数、监督所发现问题及其趋势分析、所采取措施等。
人员监督报告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输入,可作为人员能力持续评价和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及后续监督计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