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急性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引起急性中毒、刺激作用,导致健康损伤或死亡,甚至造成群死群伤。主要由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其他有毒化学品及放射源等引起的。

1.急性刺激作用 刺激性气体对事故现场人员和周围群众产生较强的急性刺激作用,例如氯气、氟化氢、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轻者可引起接触皮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等,眼结膜、鼻黏膜、咽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灼伤、角膜腐蚀脱落、呼吸衰竭和肺水肿等。

呼吸道受刺激后出现的呼吸抑制,是造成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黏膜溶解,直接刺激黏膜,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黏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黏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黏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2.中毒或死亡 环境污染物造成事故现场人员和周围群众集体性中毒或死亡,例如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甲基异氰酸酯、氨气、光气、甲烷、乙烷、苯类化合物、一氧化碳(CO)、酚类、醛类等。其中氰化氢是窒息性有毒气体中毒性最强的,作用速度最快的,常可导致“电击样”死亡。CO毒性大,它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人体吸入含CO的空气后,CO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血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

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使30t的剧毒物质甲基异氰酸酯释放到空气中,很快就笼罩了25 km2的地区,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3.急性放射病 事故现场人员和周围群众暴露于高强度外照射,导致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例如放射源丢失、失控、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等。此时人体所接受的电离辐射强度达到1.0J/kg以上,吸收剂量大于1.0 Gy(戈)。组织受损的轻重取决于放射线剂量大小、受损伤的细胞多少、范围和受照部位的器官和组织的重要与否。一般认为,放射的直接损伤表现为细胞的死亡,不能再增殖新的组织,抵抗力降低,血管破裂出血,组织崩溃,出、凝血时间延长等。放射的间接损伤可以引发肿瘤、白血病,寿命缩短,反复感染,发生贫血和溃疡等。放射的局部损伤可在受照后几个月或几年后才出现。全身性疾病只有在机体内几个器官组织受损或全身受照时才发生。

1999年,日本东海村核燃料转化公司3名工人违章操作造成临界事故,55人受放射源照射,最大受照剂量为16~20Gy,其中两人受到照射患ARS,最终死亡。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

(1)吸收剂量在1.0~10.0Gy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是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1~2Gy)、中(2~4Gy)、重(4~6 Gy)和极重(6~10Gy)四度。

(2)吸收剂量在10.0~50.0Gy为肠型急性放射病,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假缓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的急性放射病。

(3)吸收剂量大于50.0Gy时为脑型急性放射病,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

(二)慢性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经妥善的应急处理后,大多数有害的化学品的毒性可以在短期内被减弱甚至消除,达到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的程度。对于那些具有慢性毒作用、环境中降解很慢的持久性污染物,则可对人群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效应,如引发恶性肿瘤、致畸、致突变等慢性毒作用。

某些有害的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由于污染程度大,缺少相应的净化手段,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可持续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此类物质大多属于有较强蓄积作用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汞、镉、铊、铅、砷等,及某些放射性核素,如镭、钴、镍、铯等。这些环境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被完全降解,而且能进入生物链中,可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因此,暴露这些物质的人群的健康效应多以慢性、潜在危害为主要表现。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2005年一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认为直到当时有56人丧生(47名核电站工人及9名儿童患上甲状腺癌)并估计大约4000人最终将会因这次意外所带来的疾病而死亡。

(三)心理危害

突发环境事件不仅会对居民的身体造成如中毒、死亡或残疾等伤害,而且也会对受污染的地区及其周边的居民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受灾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自然会产生麻木、无助、愤怒、身体不适等应激反应。在应激反应之外,安全感的丧失不可忽视,个别严重者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室外寒冷的广场,或等候在拥挤嘈杂、不够安全的临时避难场所,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甚至严重者产生急性心理反应,常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参与抢救的技术人员也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干扰:一是灾害场景,特别是大量伤亡的刺激;二是参与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威胁;三是过度疲劳,由于要进行连续作战,生理、心理的消耗和透支严重,这将加重救援人员的心理压力,削弱耐受力,加重心理损伤的程度,严重者也会出现PTSD的症状。此外,可由于心理刺激导致某些原发性心身疾病加重或恶化,如精神病、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
136 8831 4070
售前咨询
189 0819 9416

地址: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8号C座1007

座机:028-8603 3376      售前:136 8831 4070,189 0819 9416     售后:138 8097 6133

邮箱:31530998@qq.com     网址:https://www.songhu.cn

微信咨询
Copyright © 2017-2024 成都松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9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