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间距是从原发病例的发病日期与其传播感染导致的续发病例发病日期的间隔。常用于描述可以人间传播疾病的传播情况。代间距的长短与病原体的潜隐期、潜伏期密切相关(图1)。代间距越短,表明该传染病有效传播速度越快,疫情容易迅速在人群中播散。
图1传染病的代间距示意图
再生数是用来描述某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能力的指标,可以分为基本再生数(R0)和实际再生数(R)。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指的是一个病例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条件下可感染的二代病例个数。它取决于病例单位时间内接触人数、每次接触实现传染的概率和该病传染期的长短。理论上可表述为:
R=单位时间内接触人数×每次接触传播的概率×传染期
常见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数见表1。现实中,当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具有对该病的免疫能力,或对一定比例的病例实施了隔离等措施时,原发病例引起的续发病例数将下降,此时的再生数称为实际再生数(R)。
R=XR0(X为校正系数)
表1 常见传染病的基本再生数(R0)
R可以用于判断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当R<1时,疫情将呈现下降趋势;R=1疫情将呈现平稳;R>1疫情将呈现持续上升。传染病在人群流行过程中,可能因为人群自然感染产生群体免疫、感染宿主死亡等因素,R可以从>1逐渐转为<1,进而流行自然终止。
若要认为使得R<1,可用多种措施。如在易感宿主中接种足够的疫苗或开展群体性预防服药;隔离足够数量的患者;治疗患者以缩短传染期;减少人群相互接触的频率等。
以群体接种疫苗为例,根据R和R0可以进行某种疾病控制时需要的人群疫苗接种率f的计算。要保证该疾病呈现下降趋势或者不发生暴发,人群免疫接种率f应该大于以下计算值:根据R=XR0=(1-f)R0<1,从而f>(1-1/R0)
假设麻疹R0=15,那么要保证人群不发生麻疹暴发,人群的麻疹接种率应为f>(1-1/15)=93%。即: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需要在93%以上方可保证人群不会发生麻疹暴发(此处未考虑疫苗接种失败率的因素,如果考虑疫苗接种失败率,此比例还需提高)。
对于没有疫苗的传染病,可以计算至少需要有效隔离多少病例可控制流行。假定SARS的R0=3,隔离SARS病例f>(1-1/3)=67%,可以达到控制流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