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

危险度评价是在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试验、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等多方面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化学物损害人类健康的潜在能力做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环境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而判断损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目的是为了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和实际安全剂量,为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卫生和环保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任何一种化学物都是有毒的,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环境和人类构成实际危害。是否产生危害取决于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化学物毒物作用特征的有无、剂量一反应关系的大小,以及人体实际接触的剂量的多少。

二、危险度评价的步骤

危险度评价包括四个步骤:危者鉴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暴露评估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在整个危险度评价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1.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是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亦即定性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判断在一定情况下接触某化学物后是否可能产生危害,其不良的健康效应是什么,确定特定的化学物是否与某特定的健康效应有因果关系。对于现存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评审该化学物质的现有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其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对危害不明确的新化学物质,需从头收集较完整而可靠的资料。一般来讲,在方法上常用病例收集、环境毒理学、短期简易测试系统[如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微核试验等]、长期动物实验,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来进行。此外,还可将待评化学物质与已知致癌物进行分子结构比较。根据构一效关系理论,通常认为与已知致癌物的化学物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能具有致癌性。

2.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

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是危险度评价的重要核心部分,是定量评价的阶段。目的是为求得某化学物的剂量(浓度)与主要的特定健康效应的定量关系。确定暴露水平与健康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了解剂量一反应模式,以用于危险度分析。

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方法包括有阈值和无阈值两类评估方法,前者用于非致癌效应的剂量一反应评估,后者用来评估致癌物的剂量一反应关系。有阈值理论认为,化学物质在低于某一剂量(阈剂量)时,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无阈值理论认为,化学致癌物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引起机体内生物大分子DNA的不可逆损伤。

(1)有阈值化学物质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利用动物或人的定量资料,确定人暴露于该物质不致引起有害健康效应的最高剂量,以此作为参考值,来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暴露量下的危险度,或据此推算该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或可接受的限量)。

(2)无阈值化学物质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这类化学物质是致癌物,剂量一反应关系已知或假设是无阈值的,即大于零的任何剂量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有害效应,因此对这类物质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的关键是确定低剂量范用内的剂量一反应的定量关系,以作为预测危险人群在某特定暴露水平下的危险度的方法学依据。

3.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频率、时间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定量依据。暴露评估的目的是估测整个社会(或全国或某一地区)人群接触某种化学物质的可能程度。

没有人群的暴露也就不会有危害,暴露评价要确定暴露水平(剂量)和暴露人群的特征。暴露剂量分为外暴露剂量和内暴露剂量。确定外暴露剂量时,首先应通过调查和检测明确暴露特征,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及排放情况,在环境介质中的转移及分布规律,暴露途径、暴露浓度、暴露持续时间等。内暴露剂量可通过测定内暴露剂量的生物标志来确定或根据外暴露剂量推算(内暴露剂量=摄入量×吸收率)。内暴露剂量比外暴露剂量更能反映人体暴露的真实性,为精确计算剂量一反应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资料。

暴露人群的特征包括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易感性等。

4. 危险度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三个阶段所获取的数据和定性、定量评估结果,估算在不同接触条件下,该化学物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的强度或某种健康效应的发生概率,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并指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危险度特征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有害物质的风险大小做出定量估算与表达;二是对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对评估过程的讨论,特别是对前面三个评估阶段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作出评估,即对风险评估结果木身的风险作出评估。

对有阈值化学物,把与参考剂量相对应的可接受危险度概率定为10-6(指为社会公认、为公众可接受的不良健康效应的概率,可因条件的变更而改变,波动为10-6~10-3或10-7~10-4之间)。可计算出:①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②人群年超额危险度;③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对无阈化学物可计算出:①人群终生患癌超额危险度;②人均患癌年超额危险度;③人群超额患癌病例数。

危险度评价的4个步骤并非缺一不可,有时可将第3个步骤省去,仅用人类接触的假定水平予以计算,或者先定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然后以此作为限值,估算出人类相对安全的接触水平。在进行具体危险度评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危险度评价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危害鉴定与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估阶段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存在实验动物资料向人外推、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较短染毒时间向长期持续接触外推、少量人群资料向大量人群外推的不确定性等。

如果能获得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或从临床研究获得人体数据,在危害鉴别及其他步骤中应当充分利用。然而,对大多数化学物而言,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是难以得到的。

四、危险强度的确定

危险度评价是分析和评估暴露于环境危害因子与健康和安全性关系的过程。包括相对危险度评价、危险度权衡分析、危险度信息交流、投资一效益分析、决策分析、生命周期分析等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分析。危险强度的确定是危险度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常用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与P值来评价危险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当RR或OR值是0.9~1.1时为无联系,0.7~0.8或1.2~1.4时为弱联系,0.4~0.6或1.5~2.9时为中等度联系,0.1~0.3或3.0-99时为强联系,10为极强联系。也可简单地根据RR(OR)值的大小将危险度分为高(≥10)、中(2~9)和低( ≦2)三个等级。

五、危险度评价的用途

危险度评价的用途包括:①预计可能产生的健康效应类型的特征;②估计这些健康效应发生的概率;③估计具有这些健康效应的人数;④提出空气、水、食品中某种有害物质的可接受浓度的建议值;⑤有针对性地提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因素。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
136 8831 4070
售前咨询
189 0819 9416

地址: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8号C座1007

座机:028-8603 3376      售前:136 8831 4070,189 0819 9416     售后:138 8097 6133

邮箱:31530998@qq.com     网址:https://www.songhu.cn

微信咨询
Copyright © 2017-2024 成都松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9463号